填补国内外市场空白!两江协同创新区科研团队培育出全球顶尖种猪
近日,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传来喜讯,该院欧阳红生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动物科技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抗猪瘟、抗口蹄疫、抗流行性腹泻、抗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的种猪,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有望成为全球最优质的种猪品种之一。
团队推出的“非洲猪瘟耐过猪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牧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以综合得分第一的成绩斩获一等奖,从20个晋级决赛的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现场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
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依托动物科技研究中心已成功孵化重庆吉棠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吉棠生物”),而“非洲猪瘟耐过猪的开发与产业化”是公司重点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由国内抗病猪领域学术带头人、吉林省基因组编辑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动物科技研究中心负责人欧阳红生教授牵头,其核心研发团队成员皆为吉林大学教授、博导级专家人才,在各自研究领域均处国际一流水平。
▲欧阳红生教授在实验中
猪病频发是我国生猪养殖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不仅造成我国生猪养殖业每年上百亿经济损失,还从源头上威胁着国人的饮食安全。
2008年,欧阳红生教授与吉林大学农学部原畜牧兽医学院赖良学教授、李子义教授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涂长春教授的课题组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也用实力证明了我国在转基因抗病育种研究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PCBP1基因修饰抗猪瘟的猪
团队核心成员徐艾诗博士介绍,在生猪养殖业领域有一世界级难题——非洲猪瘟,其致死率接近100%,但目前国内外均未成功研制出成熟疫苗产品。为了攻克这一学界难题,欧阳红生教授团队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独立自主研制出的疫苗现已进入表征测试阶段,一旦获批上市将大概率成为强制免疫疫苗,填补国内外该领域技术空白。
目前,吉棠生物已经培育出可抗多种传染病的种猪,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1500头抗蓝耳病母猪群体、年产15000头一元抗病种猪,有望成为全球最优质的种猪品种之一。抗病高产猪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我国种猪长期依赖欧美进口的局面。
▲吉棠生物的实验室
吉棠生物目前已在重庆开展了10余项动物生物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配合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坚持原始创新,充分发挥吉林大学研发团队在猪的抗病育种和动物基因编辑方面的技术优势,同时整合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深入推进抗病猪培育、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的开发和猪用新型疫苗等科研成果转化,关键技术达到100%自主研制。
徐艾诗博士表示,吉棠生物将吉林大学先进技术赋能荣昌区生猪产业生态,依托荣昌畜牧业产业优势,致力于解决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生猪养殖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提升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的水平,助力重庆畜牧产业创新发展,力争打造重庆重要动物科学创新策源地。
上游新闻 严乙力 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编辑:王光建
责编:郑亚岚
审核: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