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两用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值得推广

2023-05-26 11:09:51

开栏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新思维、新视角。细微的观察、多维的视野、睿智的洞见、犀利的笔触,总能带给我们各种启示,引我们深度思考,激我们的行动力和创造力。

上游新闻·裕农朋友圈推出“乡村观察”栏目,分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那些新体悟、新智识,并诚邀各界朋友投稿,激荡思想之光。

近段时间正是重庆市水稻栽插的关键时期,从西到东,忙碌的田间水稻栽插,成为春耕大忙的一大景观。

在一些稻田里,一种新的稻田综合利用种养方式引人注目。铜梁区双山镇喻兴村蓝盾小龙虾合作社的稻虾种养基地农田里,插秧的村民卷起裤脚、依次排开,手拿秧苗、快速移位、飞速插秧。转眼间,嫩绿的秧苗就齐刷刷地立在稻田中。

这些田里已在去年底放养了小龙虾苗,为实现“稻虾共生”效益,因而,采取人工插秧方式进行水稻栽种。据介绍,在“稻虾共生”过程中,水稻生长的环境为小龙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了生物肥。

在双山镇,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1000余亩。 “稻虾共作”模式只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之一,近年来,重庆市已探索推广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鳖、稻田养泥鳅等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其实,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重庆市实施。当时全市广泛推广的稻田养鱼,是重庆农业“三绝”(再生稻、稻田半旱式免耕、稻田养鱼)之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生产模式。相关数据显示,同样的一亩稻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相比单独种植水稻,可节省化肥使用量30%以上、减少农药使用量50%以上。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不仅能够稳定粮食生产,还能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不仅在重庆市被积极稳步地推广,在全国也被作为一种好的种养模式在大力推广。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的面积已达4000余万亩,稳定稻谷产量约2000万吨,产出优质水产品350多万吨。

在有条件的稻田里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潜力巨大,是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应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创造稻渔综合种养的条件,并加大推广的力度,做大、做好这篇大文章。

上游新闻特约记者 罗成友

编辑:张涛

责编:吴光亮

审核: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