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达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出炉 重庆4名达人7个基地上榜!
近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
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名单
和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
其中
重庆共有4名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入选
7个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上榜
4名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分别为: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红岩村社区书记田倩雯
重庆市新助邦水岸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物业从业人员郑复生
重庆市垫江县教育委员会分类讲师喻梦真
重庆市南岸区绿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公益志愿者宋瑶平
7个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分别为:
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垃圾分类五色志愿服务中心
重庆市两江新区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重庆市中心城区第三垃圾焚烧厂
重庆市中心城区第四垃圾焚烧厂
重庆市永川区静脉产业园环保教育实验基地
重庆市开州区焚烧发电厂
重庆市夏家坝垃圾中转站
营造全民参与浓厚氛围
重庆奏响垃圾分类“共治曲”
垃圾分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近年来,重庆通过健全垃圾分类法规政策体系、升级改造投放设施、用心用情宣传引导等措施,让生活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参与的热情得以全面激活。
此次入围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名单的4名达人就是重庆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他们中有街道社区书记、有物业人员、也有分类讲师、还有公益志愿者,以点滴力量奏响了垃圾分类“共治曲”。
化龙桥街道红岩村社区书记田倩雯从2019年来到社区工作时便一直负责垃圾分类工作,4年来她结合社区实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分类经”。
“垃圾分类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建立由社区党委、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城管共同参加的五方联席会议制度。”田倩雯称,各方人员“一个都不能少”,共同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如今社区家庭厨余垃圾每日分类收运量从最初的0.9吨上升到4.05吨,投放准确率达到95%。
南岸区绿荫社区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宋瑶平从2019年就投身垃圾分类志愿工作,走街串巷入户宣传,手把手地教居民和垃圾分类指导员如何正确投放垃圾。通过组织系列宣讲、培训和实践活动,培育了一批以社区居民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儿童青少年志愿者、妇女群众为主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现在我想培养更多的社区居民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乃至儿童青少年志愿者。”宋瑶平说。
一位位垃圾分类达人的涌现,发挥了榜样的示范作用,也影响带动了周边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为推动垃圾分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打造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
寓教于乐中传递绿色低碳理念
为进一步营造生活垃圾分类氛围,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近年来,重庆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普教育基地。
其中,九龙坡区华岩镇垃圾分类五色志愿服务中心、两江新区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等7个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被评为2023年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
九龙坡区华岩镇垃圾分类五色志愿服务中心从党建引领、互助帮扶、民声倾听、监督督促、指导服务出发,组建垃圾分类红色文明家园宣传队、垃圾分类橙色爱心家园互助队、垃圾分类黄色和谐家园调解队、垃圾分类绿色洁净家园环保队、垃圾分类蓝色平安家园护卫队五支队伍,通过宣传、文娱、帮扶、调解、指导出发,将垃圾分类、志愿精神传递到群众中去。
两江新区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占地约2万平方米,是全国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该公园原是两江新区一处临时垃圾堆放点。2020年以来,两江新区采取“寓教于乐、寄学于景”的方式,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居民互动体验及公园景色融为一体,将该地打造为市民生活休闲场所。
生活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标至本、逐步积累、不断精细的发展过程,更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全民“持久战”。
近年来,重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已实现全覆盖,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国领先,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整体工作成效持续走在西部城市前列。接下来,重庆将深入开展实施一轮纠错行动、征集一组分类标识、开放一批科普基地、制作一部分类专题片、宣传一批典型案例、推选一批分类达人、组织一场知识竞赛、开展一次全民活动等“八个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起浓厚的参与氛围。